查看原文
其他

金庸教给我们的那些事

雅君Yaki 雅君的好用分享 2021-02-10

这有提升幸福感的一切




看到金庸去世的消息,我第一反应是,假新闻吧。毕竟之前也有过几次误传。


但终究是没有等来反转。先生真的走了。


他这一走是一个时代的落幕。


金先生对华人世界影响之大,一句话可以概括:有华人处,就有读金庸者。



1


金庸的文字是有十足魔力的,能让人手不释卷如痴如醉。


我第一次读先生小说是小学三年级。我在乡下爷爷家,翻到了一本中册的《碧血剑》,没头没尾。即便这样,翻了两页之后,那些方块字勾勒的爱恨情仇,依然迷住了我。我看得不眠不休,满屋子找上册和下册。就此一脚迈入先生笔下的江湖。



我记得,看《倚天屠龙记》时,自己痴迷到了骑车时也要看的地步,为此一手拿书,一手扶把,瞟一眼路,看一眼书,要翻页时就停下,翻好了,再边骑边看。被家人看到,狂骂:“你不要命了吗”


我当时满心惊叹,怎么会有人能把故事写得这么好看。书上就像长了红绳,牢牢系在我的心上,我没法放下,我什么事都不想做,只想把书快点看完。


我后来回想,自己看书的习惯,以及速读的能力,应该就是那时看金庸看古龙等武侠小说打下的底子。


可以说,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我爱上阅读的重要因缘,也成为了我精神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


现在,看到家长反对孩子看武侠小说,我就特别想要真心的说一句,爱看金庸的孩子,不会变坏。



2


关于人生,很多重要的道理,是金庸小说教会我的。


当年,作为一个小屁孩,我并不懂什么是爱情。



但是当我看到 《神雕侠侣》里杨过那句,“我做了甚么事碍着你们了?我又害了谁啦?姑姑教过我武功,可是我偏要她做我妻子。你们斩我一千刀、一万刀,我还是要她做妻子。”


我心里有了一个种子:“情之所钟,世俗礼法如粪土。”(高晓松语)



杨过和小龙女一别十六年,谷底相逢后,有一段对话:


“龙儿,你的样貌还是一点都没变,但我的样子就老了很多。” 


”我的过儿只不过是长大了。”


我想,原来在相爱的人眼里,彼此没有老去,只有长大。



我看到,郭襄喜欢杨过时的表现,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:“郭襄的第三个愿望,一时却不说出,隔了片刻,才道:’我第三个心愿,盼望神雕大侠杨过……’黄蓉虽早料到女儿第三个心愿定与杨过有关,但听到她亲口说出:‘杨过’两字,心头终于还是一震,听得她续道:‘……和他夫人小龙女早日团聚,平安喜乐。’”


当年少不知愁的我读到这里,怔忡了许久。我模糊意识到,原来,爱是希望对方幸福的心。


在我对人生还没有一个明确价值排序时,金庸在《雪山飞狐》里告诉我,功名利禄,浮云而已。而“世上最宝贵之物,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,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。”


再后来,长大了,有了喜欢我的人,也有了我喜欢的人。但可惜,这两个总不是同一个人。


这时,再看《白马啸西风》,我明白了那句:“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,可是我偏不喜欢”。


我追男生时,有人跟我说,女生不要太主动哦。没好结果的。


我就会想起《倚天屠龙记》的那段:


“范遥眉头一皱,说道:‘郡主,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,既已如此,也是勉强不来了。’ 


赵敏道:‘我偏要勉强。’”


在读的过程中,我发现,我喜欢这位“偏要勉强”、敢爱敢恨、被正派人士骂为“妖女”的赵敏。谁说做女生就要被动了。喜欢就争取,尽人事之后,我才愿意听天命。金庸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,男权社会所教导我的那种女性要乖巧顺从的刻板印象。我在赵敏身上学到了主动的魅力。



3


金庸也让我明白,这世间,正邪并不是截然两立,黑白也不是浑然分明。



看《天龙八部》,看到德高望重的玄慈方丈私下里居然不守清规,和叶二娘有过私情,还误信他人谣言,滥杀过无辜时,当年的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道德冲击。原来所谓名门正派,也有龌龊之事。


读《倚天屠龙记》,我对张三丰说的那段谈正邪的话印象深刻:“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,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,把旁人都瞧得小了。这正邪二字,原本难分。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,便是邪徒;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,便是正人君子。”


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,什么叫“刻板印象”、什么叫身份歧视,但我从感性层面懂了,用一个人归属于什么组织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,是不靠谱的。



《天龙八部》里,阿朱在劝乔峰放下对自己身份认同的障碍时,说到:“汉人中有好人坏人,契丹人中,自然也有好人坏人。乔大爷,你别把这件事放在心上。阿朱的性命是你救的,你是汉人也好,是契丹人也好,对我全无分别。”


这促使少年时的我去思考,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人,以种族来划分好坏、敌我,是不是太狭隘了。


成年后,遭遇病痛打击,卧床不起时,翻金庸,读到他早年写的《连城诀》:“他曾数度万念俱灰,自暴自弃,不想再活在人世,但此刻死里逃生,却又庆幸不已。天空仍是乌云重重叠叠,大雨如注,心中却感到了一片光明,但觉只须留得一条命在,便有无尽欢乐,无限风光。”


我躺在病床上想,虽然我生病,但我还活着,还有条命在,那就不怕。


金庸写了一辈子武侠小说。但他说,其实武侠小说这个说法不准确,“应该正名,改为侠义小说”,他说“我真正喜欢的武侠小说,最重要的不在武功,而在侠气──人物中的侠义之气,有侠有义。”


他对“侠”的定义不是效忠于某一教会、某一组织,而是,“毫无目的的帮助人家,可能还会牺牲自己。”所谓,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。


金庸让我对侠“心向往之”,这种向往给我做人加了一点底线。我起码不会去嘲笑那些真正的侠者,不会成为落井下石的看客。



4


在死亡这件事上,金庸也一早教了我豁达。


《射雕英雄传》里写:凡人有生必有死,生固欣然,死亦天命。


《天龙八部》里写:人生在世,去若朝露。魂归来兮,哀我何悲。


《神雕侠侣》里写: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,散了又聚,人生离合,亦复如斯。


是啊,人生离合,亦复如斯。


但金庸只有一个。再也不会有一个武侠大家,能像金庸一样如此深又如此广地触及到如此多人的生命。


他曾说自己是个“讲故事人”,如今人走了,故事还在。想念先生的我们,还可以去先生构筑的江湖里,躲一躲长岭大雨。


“秋风清,秋月明;

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

相思相见知何日,此时此夜难为情。”



—END—


edited by Lucia


商务合作 请联系邮箱

yakicreator@foxmail.com

或 微信:wuweiquai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